读懂城市|“投资中国”与“中国投资”:厦门有多重要?

世界目光,再一次聚焦厦门。

日前,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举行,来自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政府官方机构、工商企业团组等参会参展。

作为全国唯一以促进双向投资为目的的国际投资促进活动,投洽会已成为外资企业“引进来”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双向投资平台,被誉为中国引进外资和出海投资的“风向标”。

2024年9月9日,厦门,观众在第二十四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的“投资中国”对接专区参观。视觉中国 图

20多年来,中国与世界双向奔赴,无数外资企业分享到中国经济腾飞的发展机遇,一批中国企业也从这里走向世界,为海外市场乃至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更多新的增长空间。

置身国际投资风口、作为“双向投资”桥头堡的厦门,从一座海防小城变成开放前沿,迅速晋级为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旅游会展中心,剑指新发展格局支点城市。

为什么是厦门?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厦门将会挑起怎样的大梁?

1. 跻身“四大展会”

能否承办大型国际性贸易展会,是一座城市对外开放水平、经贸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体现。

广州有广交会,上海有进博会,北京有服贸会,厦门则有投洽会,均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平台。

广州的广交会,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出口展会,历经60多年风雨,从未间断,被誉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

上海的进博会,是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体现了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决心和信心。

北京的服贸会,是国内最顶尖的以服务贸易为主题的展会,从货物贸易到服务贸易,折射出中国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的跨越。

厦门的投洽会,则以国际投资为主题,致力于打造双向投资促进、权威信息发布和投资趋势研讨三大平台,堪称中国投资贸易第一会。

厦门城市一角。  视觉中国 图

不难看出,广交会以出口为主,进博会以进口为主,服贸会以服务贸易为主,投洽会以双向投资为重点,四大国际性展会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众所周知,北上广都是一线城市,均以国际门户枢纽为定位,国际交往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的地位一以贯之,为何厦门能与三大一线城市齐头并进?

如果说广交会的诞生,为的是打开一条中国通往国际市场的路,进博会、服贸会的横空出世,则是近年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产物,那么投洽会则是全球“投资中国”和中国“投资全球”双向奔赴的结果。

厦门能拿下“中国投资贸易第一会”,并非偶然。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从历史来看,厦门,素有“大厦之门”之称,与生俱来就自带开放基因,既是通商裕国的口岸,也是开放合作的门户。

早在宋元时期,厦门就已成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明清之际进一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对外海上交通贸易枢纽,近代以来,则是我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厦门被设立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经济特区,被赋予“先行一步”的改革探索重任,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之一。

早在1987年,厦门就联合泉州、漳州、龙岩四个地市联合主办了“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一开始主要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作为省内的区域性展会而存在。

4年后,随着厦门获批成为举办口岸级贸易洽谈会的国际招商城市之一,福建投资贸易洽谈会升格为数省联办的口岸洽谈会,一跃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展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而厦门也以经济特区为起点,先后历经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设立台商投资区、保税区,实行计划单列等一系列先行改革举措,经济实力、城市地位和战略定位也不断提升。

这种背景下,福建省投资贸易洽谈会先是升格为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后又变成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成为重要的国际公共投资平台,厦门也顺势成为国际投资的中心之一。

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视觉中国 图

近年来,勇立潮头的厦门,又先后实施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开展自贸片区改革试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支点城市,打造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战略地位越来越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投洽会的参与者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

联合国贸发会议、联合国工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投资促进机构协会等国际组织,都作为投洽会的联合主办方而存在,其规格之高、覆盖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可见一斑。

从地区级、省级、国家级到国际级,从“单向招商投资”到“双向投资”,从国内多个省份响应参与,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商云集,投洽会规模、规格和功能逐级升高的背后,既是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的写照,也是厦门和福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2. “金钥匙”打开厦门

20多年来,投洽会给厦门带来了什么?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国际性展会、国际级峰会和大型国际赛事,历来都是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经贸交流、带动经济发展的利器。

作为国际大都市,厦门连番多次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在厦门召开,不仅让厦门国际知名度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而且助力厦门成为金砖国家在新工业革命浪潮中深化合作的重要桥梁。

而每年9月8日启幕的投洽会,一次又一次将厦门推向国际合作的前台,“九八”也成了厦门经久不衰、愈发闪亮的名片,犹如一把流动的“金钥匙”,打开了厦门国际化的大门。

如果从其前身“闽南三角区外商投资贸易会”算起,投洽会已有37年的历史。即使从正式成为国家级展会的1997年算起,也已有27年的历史。

27年前的厦门,虽然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GDP总量只有3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不到5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只有85亿美元,体量还相对有限。

然而,对于高速增长的经济体来说,唯一需要的就是时间。5年、10年就足以创造巨大的发展奇迹,遑论有着众多政策加持、地处开放前沿且敢为人先的厦门?

27年之后的今天,厦门已经是一座GDP总量超过8000亿元、工业总产值逼近万亿大关、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9400亿元的国际大都市,其国际影响力早非当初可比。

由于城市面积、人口规模所限,厦门经济体量与一线城市仍有差距,但无论是外商投资企业、实际利用外资,还是外贸进出口总额、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都足以与众多2万亿GDP城市相提并论。

数据显示,从1997年至今,累计有1.8万多家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厦门,合同外资总额达814亿美元,其中实际利用外资376亿美元。

目前,全球财富500强外资项目在厦门落地的有115个。同时,厦门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255.37万标箱,货物吞吐量完成2.2亿吨,双双位居全球第一梯队。

可以说,厦门以重点城市中最小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第7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9的外贸进出口总额,吸引了福建全省近半的实际利用外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并列全国各大城市第6位,堪称对外开放意义上的“一线城市”。

厦门集装箱码头。视觉中国 图

这背后,来自投洽会的助力不可或缺。

1997年至今,投洽会累计吸引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万名境外客商、1000多个工商社团、超450家世界500强企业参展参会,3400多亿美元资金从投洽会进入中国,一大批中国企业从投洽会走向世界。

投洽会犹如“金钥匙”,将资金人才、先进技术、开放意识、管理理念,从全球经由厦门“流”向中国,无数跨国企业将厦门作为投资中国的第一站,集国际投资节点、对外开放窗口、国际交往桥梁、先进产业高地为一体的厦门,自然近水楼台先得月。

投洽会,给厦门带来的不只是国际知名度,更是实实在在的投资。在今年投洽会上,福建省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厦门签约重大项目13个,投资额353亿元,投资额连续三届实现增长,签约项目数、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连续三届位居福建首位。

而在投资之外,厦门以投洽会为媒,通过“链”接全球的优势,剑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供应链枢纽城市,跻身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中心支点,塑造竞争新优势。

机遇垂青,时势造就,厦门与投洽会的双向奔赴、相互成就,既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缩影,也是厦门城市晋级的重要支撑。

3. “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

“链”接世界,厦门何以成为“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

当前,全球地缘格局、经贸格局持续变化,大国竞争呈现新趋势,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在此背景下,本届投洽会首次设立全国供应链创新展区,并举办第五届中国供应链管理年会,深化国内供应链合作。

从全球发展态势来看,区域竞争早已不是城市之间的单打独斗,变成都市圈、城市群之间的抱团竞争;市场竞争同样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技,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供应链为何如此重要?原因在于,供应链一端连着产业,一端连着市场,汇聚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关键环节、部位、节点出现的局部“扰动,都容易变成影响全局的风险因素,因此需要“超级节点”作为支撑。

这些“超级节点”,体现在区域层面就是作为供应链中心的大城市。当前,多地提出打造供应链中心,上海以国际贸易枢纽、亚太供应链管理中心为目标,深圳以“全球供应链之都”为追求,厦门也提出打造全球供应链创新中心。

上海的优势,在于集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创等优势为一体,本身就是全球高端要素资源配置的中心,属于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之一。

深圳的优势,在于背靠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全球最为完整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链条,大型科技企业与中小企业协同共进,形成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应链“军团”,这些“军团”形成了强大的产业护城河,更成为抱团出海的有生力量。

与之对比,厦门的独特性在于其“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的定位,中欧班列和丝路海运在此无缝对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形成联动,外商投资与对外投资于此交汇。

早在2021年,厦门已成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目前拥有12家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而各类供应链企业更是多达2.3万家,年营业额超4万亿元,位居国内第一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最早发力供应链管理和服务的是深圳,但在供应链层面率先形成规模优势和行业影响力的却是厦门。

全国四大供应链服务商,厦门占据三席,分别是厦门建发、厦门国贸和厦门象屿,三大企业都是世界500强企业,总营收超过1.5万亿元,供应链网络遍布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数十万家上下游企业。

这些企业能够成长为供应链龙头,无数供应链企业不断涌现,与厦门的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和创新优势密不可分。

厦门有机场、海港等完善的物流交通基础设施。  视觉中国 图

作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厦门集“空海陆铁”交通网络为一体,获批建设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且是国内唯一陆丝、海丝互联互通、无缝对接的枢纽城市。

截至目前,厦门海运航线通达54个国家和地区,以“丝路海运”命名的航线占了全国一半,中欧(厦门)班列辐射30多个国际城市,而空中航线通达177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厦门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改革之城,开放和创新都是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基因。

正因为向海而生,厦门的供应链企业从一开始就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以“融通海外,服务全球”为目标,足迹遍布RCEP成员国、金砖国家及“一带一路”国家,打造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门户枢纽。

面对国内外供应链之都愈发白热化的竞争,厦门主动以创新作为破局之路,率先将其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向新能源产业延伸,向上积极布局锂矿、镍矿等新能源产业必需的原材料,向下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出口,跻身新赛道之列。

可以说,强大供应链的存在,让厦门成为一座 “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的超级流量大城,更成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超级节点之城。

04

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厦门有何底气?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高质量发展棋局上的“关键一招”。无论是国内转变发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长动能的需求,还是国际地缘、经贸、科技竞争格局的剧烈变动,都意味着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性。

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既需要发达的国内国际交通物流网络,更需要一流的对外开放水平作为支撑,从而形成对国际国内资本、技术、人才、数据等资源要素的配置能力。

打造新发展格局支点城市,厦门的第一大优势在于“自由港型的经济特区”带来的开放特性,以及以制度型开放构建的国际化营商环境。

经济特区、自贸区、金砖创新基地、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多区叠加的优势,让厦门在对外开放的探索商走在前列,探索“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丝路海运”新模式,获批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率先国际海事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引领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等等。

高水平的开放,带来一流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厦门连续三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居前列,18个指标全部进入全国标杆,一批营商环境“厦门经验”“厦门方案”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近年来,厦门无论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都呈现高速增长之势,众多跨国企业落户并长期扎根厦门,与其开放水平和营商环境不无关系。

第二大优势,作为供应链的领跑者,厦门正在成为“链接时代”的超级节点,成为国内和国际供应链“链”接绕不开的存在。

供应链,不只是一条简单的线或单向链条,而是密集交叉的网络。当前,以厦门为枢纽,一张覆盖全国、辐射全球主要地区的供应链网络正在形成。

如今的厦门,正在成为全球大宗商品供应链的领跑者,既是国内北粮南运、西煤东运的重要一环,也是国际铁矿石、钢铁、橡胶、锂矿等资源的主要配置者之一。

厦门的写字楼楼群。视觉中国 图

“供应链之都”的逐步形成,让厦门正成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的中心之一,更推动供应链与产业链、价值链的深度融合,提升厦门在全球城市矩阵中的位置。

第三大优势,厦门本身就是产业强市和教育大市,教育、科技、人才构筑起的创新网络,让厦门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走在前列,新兴产业有了全国性的影响力。

今年投洽会出现的一个趋势是,无论是跨国企业投资中国,还是国内企业出海,都在向“新”而行。

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绿色低碳正成为跨国企业投资中国竞相追逐的热点,而中国企业的出海方向,也从传统消费品向新能源、数字经济等领域延伸。

这些领域,多数都与厦门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方向相契合。

当前,厦门正在构建“4+4+6”现代产业体系,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等支柱产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第三代半导体、氢能与储能、深海空天等未来产业,形成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交通区位、双循环节点、供应链、新兴产业等优势的存在,让厦门从一开始就处于国内国际的“链”接点,而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勇立潮头的探索,则让厦门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不断凸显。

未来的厦门,借助“投资中国”、“中国投资”等双向投资带来的历史机遇,朝着中国新发展格局的支点城市、全球网络的枢纽城市大步迈进。

设计 郁斐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life.liangstudy.cn/study/23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