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逝世100周年,与其盛名相伴的是误解?


今年恰逢小说家卡夫卡逝世100周年。当下为何重读卡夫卡?日前,由宝山区大场镇人民政府、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的行知读书会邀作家、评论家赵松解读分享他心目中的卡夫卡。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始终关注对"人"的深层次的认知。"他对个体真实的理解与对人之存在的探寻为20世纪写作开启了新视角,给现当代文学带来启发。"赵松谈到,"卡夫卡的永远年轻"一方面是他在生活中留给人的印象,始终对世界拥有强烈好奇心,灵魂上年轻;另一方面,百年后卡夫卡作品仍不断有新版本、新译本问世。

"黑塞、纳博科夫、萨特、加缪、博尔赫斯、罗伯-格里耶、昆德拉、马尔克斯、石黑一雄……卡夫卡的杰作被一代又一代作家、哲学家、评论家所推崇研究。"赵松说。


出生于奥匈帝国的捷克德语作家卡夫卡,41岁时去世,生前只发表出版过不多的作品,且都是短篇。离世后,他最有名的三部长篇《城堡》《审判》《失踪的人》及其他作品多经由好友马克斯·布洛德陆续整理出版。如今,与其盛名相伴的是对卡夫卡的误解。

对于"有两个卡夫卡"——一是写小说寓言的卡夫,一是写格言日记的卡夫卡这样的观点,赵松指出,这是对卡夫卡的简化式描述。德国哲学家阿多诺对此也批评:"卡夫卡如此受到欢迎是不愉快的慰藉""他的流行将他贬低为人类现状或者永恒问题的问讯处"。

在赵松看来,阅读卡夫卡应先尽量避免阅读评论与传记,尤其要警惕"卡夫卡是自传色彩很强的作家""几乎每部作品都在表现他内心世界"之类的刻板印象,通过作品理解这位"诗人思想家"对现代世界的深刻认识和文学创造。不妨看看卡夫卡生命中重要的两位女性精神伴侣——密伦娜和朵拉,她们对于卡夫卡的生动深邃理解,实际上远超很多评论家见解。

卡夫卡那么,谁影响了卡夫卡?卡夫卡喜欢的作家很多,福楼拜尤为重要。"他认为福楼拜是把小说提升到艺术高度上、不断追求完美的伟大作家。对于歌德也十分仰慕,歌德能把日常生活、政务工作与写作做到完美平衡。要理解卡夫卡,也要明白福楼拜与歌德之于卡夫卡的意义。"他说。

卡夫卡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小说艺术?——在旧世界瓦解和新世界诞生之间,卡夫卡看到了深渊底部;不仅仅是家庭、社会关系的潜伏"背叛者",也是传统文学的背叛者;他的"未完成"状态是在其思考日常世界和文学创作时有意寻求的延迟。而在其情感世界里,无尽的爱与不存在的爱人,很大程度上也揭示了那种"未完成"状态的延伸。

赵松指出,在观察世界和通过写作创造另一个世界的过程中,卡夫卡常常是"无我"的。百年前他所发出的信号在今天仍能引发共鸣和回应——我们应当更新角度去思考世界和作为个体的人,而人从来不是一个确定无疑的存在。

  作者:许旸

文:许旸 图:出版方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life.liangstudy.cn/study/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