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抗算法的拍法和演法,为这部电影带来了什么?

"不光电影,所有的文艺作品,未必能解决实际问题,但发现问题、有它的表达,是其重要的功能。"影评人汪海林如是说。8月26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他与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导演刘泰风、演员宋宁峰、演员孙之鸿以及外卖骑手代表卢静杰对话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毛尖,以"我们这个时代的算法和活法"为题,探讨电影创作,探寻现实生活里的希望。


眼下正在放映的《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是导演刘泰风的长片处女作。电影全片采用16mm胶片拍摄,以一场外卖公司高管与公司旗下骑手之间发生的车祸为切入点,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带出多项社会议题。这场车祸像是一条纽带,勾连了几方生活,而"为什么会发生车祸"这个问题将影片的主题牢牢地与困境联系起来。

"我一直很关注社会民生话题。2021年,我看了一篇关于外卖骑手的报道,开始关注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生存状态。"导演刘泰风说,也在那一年的夏天,他开车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等了一个长长的红灯。红灯变绿灯的那一瞬间,他踩下油门,一个外卖小哥从车头前飞奔而过,差点撞到了。"那一刻我突然想,假如我真的撞到了他,我们两人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这就是故事灵感的开始。

"第六代导演之后,没有出现具有代性特征的电影创作群体了。" 汪海林说,光看电影本身,很难判断导演是80后、90后还是70后。而这部《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有了代性叙事:就是一个80后导演,他对社会的认知,他的判断,他的分析,他的表达,这一点很重要。而且,他观察的角度和立场很特别。电影中的部分情节虽然回避了正面的戏剧冲突,但是它符合现实逻辑,不给人制造虚假的满足,这是其最具价值之处。

"我特别鼓励年轻一代的导演有自己的拍法,而不是被算法捆绑。"在毛尖看来,《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是一个抵抗算法的拍法和演法,显示了一代新电影人的成长。电影没有讨好任何一方,每一方都有责任,每一方都有压力;电影也没有同情他们、俯视他们,而是平视的视角,镜头很清澈。"用算法的方式来拍的话,电影能拍的点太多了。"毛尖说,但该片在矛盾点没有做剧情化处理,没有设置意外的"奖赏",而是对生活进行了社会切片,其间包含了对生活的妥协。"这是一个社会学的文本,可能真的是不讨好的。"

"希望通过电影中演绎的一些情节,让更多人能对我们外卖员有更多的包容与理解。"在上海跑了8年外卖的骑手卢静杰说,外卖员在路上行驶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当你们着急催餐的时候,其实外卖员比你们更着急,因为超时了可能被退单、被扣钱,希望大家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

刘泰风坦言,每个人遇到的困境都不一样,压力也不一样,关键看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明天起来,太阳照常从东方升起,一切都不会改变,但是你的心态很重要,你是带着乐观的心态去起床,还是带着一个悲观的心态去面对整个世界。期望乐观能够从电影中渗透出来,给人注入力量,这是为什么我要将片名定位《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作者:李婷

文:李婷 图:主办方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life.liangstudy.cn/study/5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