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一生一事当闯将

原标题:追记“人民楷模”王启民:一生一心一事一闯将

8月19日11时58分,“人民楷模”王启民在河北廊坊中石油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7岁。

他一次次依靠科技创新挑战油田开发极限,为大庆油田连续27年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奇迹,为中国石油发展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油田之子”,他与大庆油田同日诞生

1960年4月,当王启民以实习生的身份第一次来到大庆时,他惊奇地发现,大庆油田的成立之日恰好也是他的生日。“这是天意啊,注定了我是‘油田之子’。”出生于浙江湖州的王启民,从此之后投身到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中。

油田开发初期,由于缺少经验,按照当时国际通行的“温和注水,均衡开采”理论,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原油产量下降,大庆油田的命运面临严峻考验。


王启民早期工作照片

王启民大胆向权威理论发起挑战,提出“高效注水开采方法”,打破了国内外常规开采方式,开创出中低含水阶段油田稳产的新路子,为油田开发初期培养了一大批百吨以上的高产井。

“科技闯将”,他破解了油田开发难题

从1970年6月起,王启民就在大庆油田中区西部开始了长达10年的“分层开采、接替稳产”试验,这艰难的十年,使大庆油田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0%至15%,在油田开发地质研究上树起了新的里程碑。

前5年的试验内容是“提高采油速度”。王启民与科研人员通过分层加强注水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区日产油量从1500吨增加到2000吨以上,采油速度由1.51%提高到2.14%,并保持了5年稳产,为大庆油田年产上5000万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后5年,中高含水期接替稳产试验成功,不仅为分层认识、改造油层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而且为油田打一次加密调整井提供了挖潜对象,为油田长期稳产增加了可靠性。


王启民在工作中

1978年该试验项目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王启民也因作出突出贡献被选为五届人大代表。

1980年,大庆油田全面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王启民结束了中区西部接替稳产试验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大庆油田高含水开采技术研究。这项科研攻关共包括67个单项配套技术,1983年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

1985年经过国家级鉴定, 认为这一项目技术为石油工业原油生产任务的完成和油田高含水期开采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新时期铁人”,为油田稳产高产熬尽心血

1984年,已任勘探开发研究院副总地质师的王启民,受命承担大庆油田1986年-1995年第二个5000万吨稳产十年的规划方案编制任务,这一规划囊括了“七五”和“八五”两个五年计划。

1988年,他又带领试验组向开采界限以下禁区中的禁区——含钙表外储层发起挑战。在尝试选择新的布井方法遭遇失败后,他主动和搞工艺的同志一起讨论,对油层进行强化压裂改造,并配合以高压注水开采,打破了表外储层不能开采的神话。这项开发研究成果,相当于为大庆又找到一个地质储量7.4亿吨的大油田。

1990年年底,连续15年保持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的大庆油田,全面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王启民这位驰骋石油开发战场30多年的骁将,再次披挂上阵,冲锋在前,创立了“稳油控水”新模式,使大庆油田连续20年保持年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稳产,这在世界同类油田开发中前所未有。

1995年,这项工程荣获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科技进步特等奖。同年,王启民荣获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奖的能源大奖,成为全国4名佼佼者之一。

“人民楷模”,他是石油人心中永远的“铁人”

像当年铁人王进喜不顾个人安危纵身跃入泥浆池一样,王启民一次次临危受命,为“铁人精神”赋予了新的内涵。


王启民在工作一线

2018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王启民“改革先锋”称号,并颁发奖章。2019年9月,王启民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从“油田之子”到“人民楷模”,王启民用铁人般的意志助大庆油田攀上产量高峰,用铁人般的意志打造了一个永不枯竭的“精神高地”,他的故事、他的精神将永远鼓舞激励着大庆石油人攻坚克难、接续奋斗,向着“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大步迈进。(大庆油田报 记者林立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内容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

转载注明出处:http://life.liangstudy.cn/study/5958.html